育儿知识丨“爱孩子”和“立规矩”

图片来源:合肥安朵澜月子中心(天鹅湖店)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自由,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当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不停呼喊时,父母却感到无能为力,开始后悔没有早些为孩子制定规矩。

图片来源:宁波妈咪呗呗月子中心

图片来源:惠州贝瑞佳月子会所
“爱孩子”与“立规矩”是否是一道单选题呢?小编今天将与您分享一篇文章,强调了规矩必须设立,但是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图片来源:广州鸿玥月子中心

图片来源:佛山福爱嘉医学月子中心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关注和爱护孩子的同时,制定明确的规矩和纪律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两者并不是互斥的选择,而应该同时兼顾。
实际上,我们周围都能看到管教孩子太少和太严格的父母。那些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一般认为,孩子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一下对他们也没什么影响。而过于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现在不在生活细节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将来他们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
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但问题在于父母处理矛盾的方法没有综合考虑,而是在“爱孩子”和“立规矩”之间单纯选择一方。这种非黑即白的选择方式,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会导致孩子缺乏规矩,不懂礼貌和尊重;相反,教导孩子谨慎行动和遵守规则的家庭会让孩子养成有规律和规矩的行为习惯。
家长们应该明白:规矩和爱是相辅相成的。
家庭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成为我们内心的栖息之所,为此需要给予真挚的关爱与亲密无间的关怀,以及充满人情味和理解的同情心。
在给孩子制定规矩时,父母应该注意以下三个原则不能忽视:
1.有些事情是不能被纵容的。
有些家长抱怨道:“尽管我们在家有许多规矩,但是孩子偶尔还是会不听话,让我们感到束手无策。”
许多家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总是通过哭闹、不吃饭来逼迫他们。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容易一再地降低底线。
举个例子,家长和孩子事先约定每天只能玩半小时的iPad,但是当孩子开始哭闹时,家长却屈服了,结果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宠坏的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总是要求得到满足。一旦出现问题,大人便会妥协,这只会给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带来更多麻烦。
2.一些事情需要由孩子自己完成
有些家长仍然认为孩子年纪小,做事情拖拖拉拉,父母得为孩子包办一切,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些他们能够自己做到的事情。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教导他们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真正的爱并非代替孩子去做所有事情,而是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让孩子多参与一些适合自己能力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他就能在成长中学会独立自强。
3.有一些责任是必须由孩子们自行承担的。
在经典的绘本《我永远爱你》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阿力问:“如果我弄得枕头里的羽毛满天飞,你还会爱我吗?”
母亲说:“我永远爱你,但你们必须把羽毛整理好。”
阿力问:“如果我用画笔把颜料弄在妹妹身上,你还会喜欢我吗?”
妈妈说:“我一直都爱你,但是你需要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做得很出色,她一再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强调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何时,孩子都应尽可能地修复和补救所做出的行动所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应当帮助孩子逃避责任,而应该要求他们承担因为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培养孩子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敢。
从小就要养成这四条规矩。
规矩一
不可以有粗鲁、低俗的行为
有一群孩子喜欢用暴力手段迫使别人服从他们的意愿,或是用言语攻击和威胁身边的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当孩子出现粗鲁的言行时,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帮助孩子分辨对错,明确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俗的举止,会受到批评的。”接着,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自我反省,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样的规则有助于孩子调节情绪,学会处理自己的需求以及处理情绪等等。在此过程中,孩子将不断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心态。长大后,他会运用这一模式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和关心他人。
规矩二
不能随意拿取别人的物品。
有些孩子常常很难区分自己和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分辨什么物品是他们自己的,什么物品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认为“只要抓到我手里,就算是我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界限。
这种规定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区分“你的”和“我的”,让他们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属于别人,不能随意取走;而自己的东西则由自己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道德和心态的最基本基础,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尊重别人。
第一,我们不应该随意打扰别人。第二,打扰别人是不好的行为。第三,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个人空间。
当孩子遇到好事情时,比如得到老师的表扬或交到新朋友等,他们总会兴奋地想要告诉父母。无论爸爸妈妈正在做什么,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第一”作为原则,所以经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他们的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种态度容易使孩子养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不好的习惯,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帮助他纠正,并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你在睡觉时,其他小朋友总是过来和你说话,你会高兴吗?”以平和的心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明白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制定规矩。
这样的规则可以教会孩子尊重他人,让他明白当别人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变得更加懂得体谅别人,这样就更容易交到很多好朋友了!
第四条规则:若犯下错误,必须予以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向自己道歉。
家长们对孩子充满了爱,常常会觉得“孩子还小”,因此在各种情况下都会迁就孩子。即使孩子犯错了并没有道歉,爸爸妈妈也会心软,并原谅他们。这样处理问题的方法,会让孩子觉得“犯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失去了约束,难免会任性行事,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当他们犯错时要学会道歉,这样才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时,除了教育他们之外,我们也可以要求他们向我们道歉。如果是父母误怪了孩子,我们也要向他们道歉,这样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与他们一起遵守规则。
这些规定可以教会孩子以礼待人、诚实面对,并勇于坦认错误。孩子透过这个过程也学会了自我检讨,并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爱子女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有责任制定规则,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的成年人。只有在规矩和爱的统一下,才能为孩子的未来铺就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