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摄影实拍四川傈僳族婚礼:送亲队伍徒步40里
四川德昌县境内的傈僳族山寨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河谷山坡上,多数以家族为单位居住,结成10-50多户的小村落,现今傈僳族人仍坚守着传统婚礼习俗。神秘的刮脸、露天的婚宴、奇异的请拜、通宵的打跳……据成都婚礼跟拍师了解,四川德昌县境内的傈僳族人仍坚守着传统婚礼习俗,哪家有喜宴,村寨远近亲友身着服饰前来庆贺,婚礼过程讲究颇多,场面异常喜庆热闹。

图片来源:哈尔滨麦琪视觉婚纱摄影

图片来源:娄底新化蒙娜丽莎·唯一印象婚纱摄影店

图片来源:新余流光墨影艺术空间
2024年春,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小南山村的张小芳,与幼山村的吉泽荣举行了一场传统的傈僳族婚礼。当地颇有名气的傈僳族婚庆人贺正和他的岳父一道,见证了这一独特的婚俗。

图片来源:安康蒙娜丽莎婚纱摄影
新娘刮脸是傈僳族婚俗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山深处的密林里进行,从不让外人特别是男性看见,充满神秘色彩。刮完脸后,笑靥如花的张小芳在闺房开始化妆打扮,穿上亲人缝制的绣花衣裙,等待送亲喜宴。图为张小芳身穿传统的傈僳族结婚礼服。受汉化影响,伴娘给张小芳佩戴新娘胸花。
小南山村逢这喜事,众乡亲悉数到场帮忙。婚宴上,极富傈僳族风味的坨坨肉、酥肉卷、汤锅等摆满一桌子。送亲喜宴流水席一轮接着一轮,小山村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娘家的婚宴结束后,提着彩礼,新娘张小芳的送亲队伍排成一条线,在“哇拿帕”的带领下,徒步向20公里外的新郎吉泽荣家走去。跟随同行的还有浩浩荡荡的摩托车送亲队伍,很是壮观。在小南山村,汽车还不能开到山上。
漫长的送亲路途上,可见正在建设的幸福新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傈僳乡新居、道路的完善,婚俗迎娶将会是车来车往。
成都新娘跟拍师发现,要到新郎家时,伴娘、伴郎和亲友团将大红喜庆的被褥举过头顶,将新娘罩在中间,意为在进入新家前把不好的“病魔”、“鬼神”驱挡在外。跨经男方家门,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进入。
张小芳和吉泽荣这对新人在喜庆的婚房里合影。拍结婚照除了穿服饰外,婚纱照也是年轻傈僳族人的时尚。
新人拜堂有独特的丢拜钱习俗。新郎、新娘被带到堂屋,面前放一簸箕,用来装拜钱。簸箕里还要放4碗酒。
按照傈僳族的习俗,需由男方家的人先请拜,讲究辈分高低先后,请拜的人只要往簸箕里丢拜钱,不论多少,新郎新娘都要鞠躬答谢。
夜幕降临,屋内请拜喝酒还在进行,屋外响起悠扬的芦笙声,这是婚礼的高潮――通宵“打跳”。葫芦丝周围“打跳”的傈僳族青年,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打跳”是德昌傈僳族婚丧嫁娶、丰收建房和祭祀时举行的一种大型集体舞蹈。
德昌傈僳族婚俗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身挎火烧麻布的“哇拿帕”、送亲队伍、“请拜”、“丢拜钱”的传统习俗、对歌、露天喜宴、通宵“打跳”等极富情趣的傈僳族传统婚俗古老而独特。
据成都婚庆团购网了解,我国傈僳族有6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州县。四川的傈僳族生活区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德昌傈僳族婚姻至今沿袭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受汉文化的影响,傈僳族婚俗也在渐渐发生着改变,“草席宴”、“火草麻布”等已很难见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摄影报道
【推荐阅读】揭秘内蒙古锡伯族婚礼习俗:以箭为媒
婚嫁习俗:土家族哭嫁歌歌词 哭嫁形式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