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礼历史从婚纱流行到集团婚礼
在20世纪初期,文明结婚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新时代男女乐于接受的婚礼方式。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公派和自费留学人员的增多,尤其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益密切,文明结婚的风气深入人心。尽管老一辈人对倡导西方方式的婚礼多有批评,但无法阻挡文明婚礼的广泛流行。

图片来源:北京昌平麦瑞蜜婚礼艺术中心
当然,在对于文明婚姻的理解方面,具有进步思想和现代观念的文化人和普通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文化人更加注重科学和文明精神在婚礼中的体现,而普通人似乎更加看重婚礼形式上的文明感。

图片来源:北京榉荣轩婚礼策划
1921年6月2日,北京的《晨报》以特别大字标题发表了《新潮人物的现代婚礼》一文。文章中表明,赵元任和杨步伟夫妇的婚礼非常简单,没有邀请客人,也没有接受礼物。他们将亲友赠送的喜钱捐赠给了中国科学社。仅有两个证婚人参加了在他们的住所举行的婚礼。

图片来源:北京昌平麦瑞蜜婚礼艺术中心
赵元任与杨步伟的相识始于1920年的9月。当时,赵元任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享有可观的收入,而杨步伟则是森仁医院院长,薪资待遇自然也很优厚。

图片来源:禾木wedding
按照传统做法,他们本可以办一场非常隆重的婚礼,但他们只租了一套房子,婚礼上的一切仪式都非常简洁。不会邀请亲友,更不收受礼物。赵元任博士和杨步伟女医士非常尊敬的向亲戚朋友们呈送这份临时的结婚通知书,告知大家他们两人已经在北京自愿结婚,时间是民国十年六月一日下午三点,按照东经120度的阳光标准时间。他们的婚礼主持人是:博士胡适之和女医士朱微。特此通知各位,为了消除近来在新旧界限中流行的低俗虚文和无谓的繁琐开销的习气,除了下面列举的两种例外情况外,不再接受其他贺礼。首个例外是抽象的恭祝,例如由送礼者自行创作的书信、诗歌或音乐等,这些都是非物质的礼物。第二个例外是,您可以以您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中国科学社捐赠。胡适和朱微准时来到了赵元任和杨步伟的新家,位于小雅宝胡同49号。胡适手里捧着一个纸包,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现在可以送礼了吗?”赵元任立刻提醒胡适要遵守通知书上的要求,不要超过规定的范围。胡适哈哈大笑,说道:“这是我亲自研究的《红楼梦》,可以算作我自己写的东西吗?”赵元任和杨步伟听后大喜,高兴地接收了这份礼物。
可以说,赵元任和杨步伟真正理解了文明结婚的重要性。他们的婚礼虽然很简单,但是成为了北京《晨报》上的重大新闻。然而,在那个时候,能够真正理解这个意义的人并不多。即使是证婚人胡适,私下里也未必全心全意地支持那样的婚礼。
当时的年轻男女对于文明婚礼的外表非常偏爱。比如,他们喜欢文明婚礼上使用的各种物品,如新郎的西装礼帽、新娘的礼服长裙等,都像时装一样引起他们的狂热追捧。这些穿着在旧式的婚礼上是无法穿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