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婚嫁习俗——议婚
相亲是商量男女婚姻事宜的最初阶段,也被称为议婚或议亲。在过去的传统中,相亲包括了求婚、过帖和相亲等多个步骤,最后进入准备定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是男女双方父母基于对方的门第、家境和相貌等条件来决定婚姻是否成立,而男女当事人并没有太多发言权。
图片来源:长治sunny喜铺婚庆
无媒不成婚",婚姻的开始,通常是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通过亲戚、朋友或邻居前往女方家庭求亲,也被称为"提亲"。这个过程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图片来源:长治sunny喜铺婚庆
如果女方的家长同意考虑结亲,男方会再次通过中间人或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进行“开八字”测算,请求阴阳先生进行“合婚”法事,以审查男女双方的命运是否相符。
图片来源:长治sunny喜铺婚庆
在山西长治一带,人们常将结婚称之为“取四柱”,而在雁北地区,人们则称之为“换婚单”。具体的步骤是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年、月、日、时的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随后邀请卜算师进行推算,以查看双方之间的命运相合程度是否存在克异之嫌。一般民众普遍认为,男女生肖相冲的人不适宜结婚。所谓"对冲"指的是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总共有六个冲。在各个地方常有一些俗语,比如“白马怕青牛,兔和龙交流泪,猪和狗无头绪,蛇与虎像刀错,羊和鼠一旦休”。这些言论完全是无稽之谈,现在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再重视了。这个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仪式。男女双方确认八字合适后,双方家庭选择吉利的日期来传递庚帖,晋北地区称此为“送契”,重新写明男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等信息。至此,婚事初步确定。根据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女方则会被认为“有主了”,而晋中地区则说女方“已经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现在不再流行包办婚姻,因此“过帖”这个步骤自然而然地被省略了。
在满足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双方仍需进行“相亲”,又称“相门户”或“看屋里”。即双方家庭商定时间见面,最终决定是否结婚。在今天,山西各地仍然保留这一习俗,但“相亲”的主角已经由双方父母变成了男女双方自己,“相亲”的意义也不再是为了认识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在第一次见面时,通常由媒人或介绍人介绍,男女双方对坐,相视而坐,互相观察,这就是所谓的“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