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时代发展的反光镜
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科技不断进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在与时俱进,并且步伐坚定地不断发展。普通百姓最能从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印迹。

几十年来,可以通过婚俗中的"彩礼"变迁来看到中国社会的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大力推行阶级斗争,忽视了生产。当时的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再加上封闭国门的政策,导致国家贫穷落后,物资极度匮乏。可以说,贫困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共同面对的生活状态。日常生活必需品也需要限量供应,比如买肥皂、袜子、毛巾等都要使用本子和票券。普通百姓的收入很低,一年也挣不到200元钱。青年男女在交朋友时送的礼物常常是手绢、纱巾、钢笔等物品。结婚照片都是穿着军装和蓝裤子,统一化。最常见的“彩礼”只有几套被褥。

所有的转变都起源于2024年12月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风潮席卷了整个国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私人经济的兴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发展,经济特区的设立、合资企业的创办,以及股份制改革的进行……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最高档次的“彩礼”是指“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有些人用挂钟代替了手表,还有些人买不起“三转一响”,只能准备两个带底座的木质箱子和炕琴等用品作为替代。自行车和手表是那个时期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彩礼物品。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见效,物资供应充足。结婚彩礼的内容也有所改变,不再是简单的“三转一响”,而是发展为“缝纫机带码边、自行车冒烟、手表显示星期、收音机带唱片”的四大件,即码边缝纫机、轻便摩托车、日历手表和组合音响。此外,彩礼中还增加了“七套衣服、几十尺甚至一百尺的白布”等物品。条件好的还可以有沙发、茶几、高低床、皮箱以及组合家具。到了八十年代末,大型家电急剧增多,彩礼中出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等物品。
在整个八十年代,普通人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巨大变化,政治氛围的放松也使得人们更愿意炫耀自己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这种感受前所未有。在订婚仪式上,男方赠送给女方的定钱金额从200-300元增加到了1000-2024元。
到了9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婚礼彩礼也产生了一些改变。最明显的改变是,除了大型家用电器,新郎还要向新娘赠送“三金”,即金项链、金戒指和金耳环作为礼物。订婚钱方面,2024年是2024元,到2024年增加到1万元,2024年则达到2万元,有些地方在2024年就达到了这个数额。在80年代,新婚夫妇还要与父母同住,而90年代的新娘开始关注婚后新居的问题,拥有独立的住所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大多数家庭都会为新人准备专门的婚房。在这个时期,婚纱摄影也成为一种时尚,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通常都是由男方支付。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些新娘要求将男方家中的工厂、商店等生产资料作为婚礼的一部分。整个90年代,婚礼的彩礼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在过去是从未存在过的,比如土地、奶牛、拖拉机等。这个变化意味深长,也反映了人民生活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革。
历史车轮转新纪,世纪变迁伴嫁妆。有人总结成了这则顺口溜:
两个情侣商量着去大型超市购买新衣。
皮尔卡丹金利来,一切都要是名牌。
手指上戴着金质戒指,用耳机听着音乐。脖子上佩戴着项链,腰部系着皮质腰带,披着披风。
三间卧室,两个客厅,还有一个配备桑拿设施的房间。另外,家里还设有一间家庭影院和一张舒适的水床。
购买一辆轿车用于通勤,而电脑冰箱则是小型物品。
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这使得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这让人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从过去只能吃野菜和玉米面,到现在可以享受各种精细的食物;从过去无法享受到肉食,到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从过去只能看少量的书籍,到现在可以看尽天下好书;从过去不认识火车,到现在可以坐飞机,从只能赚少量的钱,到现在可以大笔投资和置业。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历了犹如盘古开天辟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让人们难以想象。
对于“彩礼”逐年增加的原因,可以说有两个主要的方面。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促使了彩礼的不断提高。这一点无需多言,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其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态,那就是害怕穷。当一个女孩子要嫁人时,她们会通过要求彩礼来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而部分的新娘的父母也希望通过女儿嫁人来改善自己贫困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双方的父母都希望通过支持新人,使他们的生活不再像过去一样贫困和艰辛。这些心态的背后,根源于长期的经济落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狂热追求也是必然结果。
近日,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南义乡吴冢村的年轻人吴某和一名来自苏州的女大学生幸运地成了夫妻,而且没有收取任何嫁妆。吴某在广州打工期间,通过努力工作和积极学习多种实用技术,成功积累了一些资金,并拥有了三台工程机械。简单的婚礼之后,吴某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日后事业的发展中。
近年来,像吴某夫妇这样婚事简办的青年越来越多,这已经不是个别的例子了。人们对婚嫁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过去那种重视家境和彩礼的观念已经改为更看重能力、人品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许不久的将来,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下,“彩礼”会变成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总会有一天,不需要“彩礼”会成为社会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