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坐好月子?常见的问题答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科学坐月子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坐月子期间必备的8个小常识!

图片来源:天津南开区智美国际月子中心

图片来源:南京明基新寰亚月子会所
新妈妈刚生下宝宝后,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放松全身,将子宫经行按摩后,采用母乳喂养,同时摄入易于消化且符合口味的食物,之后好好休息一会,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产后卧床姿势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在产后的前三天里,新妈妈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白天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应该采取半卧位或低半卧位的姿势,并注意经常闭上眼睛来休息。这有助于促使气血下行,呼吸平稳,有利于子宫恶露的排出和康复。
如何缓解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有可能会出现腹部的阵发性疼痛,医学上称为宫缩痛,这是产后生理现象之一。
产后1至2天内产妇会感到宫缩疼痛,3至4天后自然消退,少数情况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才会完全消失。对此,通常无需采取特殊措施。
如果出现疼痛现象持续超过一周,或是连续不断的腹痛,并且伴随着大量深红色的恶露、多个血块以及有臭味,这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应该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怀孕期间,妇女的体内会经历一系列变化,包括荷尔蒙水平的波动。这些变化在分娩后仍然会继续,其中之一就是产后多汗。产后多汗是指妇女在生育后出现过多的出汗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体内荷尔蒙水平调整的结果。不过,产后多汗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虽然产后多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过度出汗造成不适,建议妇女就医咨询,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症状。
产后的新妈妈会出汗较多,这是因为怀孕期间体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需要排出,这种现象被称为褥汗,但并不属于病态。一般褥汗会持续一周,年长的妈妈可能会持续半个月左右。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出汗会更多,持续时间也会相对较长,因为母乳喂养会增加新陈代谢率。一般情况下,褥汗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皮肤清洁,穿透气性较好的棉质内衣,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即可。如果出汗同时伴随头晕、气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产后腰背酸痛应该如何处理?
在怀孕期间,孕妇需要负责承担背部的重量,包括正在生长发育的胎儿及其附属物。同时,她们还需要代替变得薄弱的腹肌起支撑作用。因此,很容易导致腰背酸痛。而在产后,当抱起或放下婴儿时,或者长时间坐着,腰背酸痛问题会加重。为了缓解产后腰背酸痛,请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进行脊柱伸展锻炼,可恢复背部和腹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从而有助于缓解腰背酸痛。
操作步骤如下:当产妇站立时,请检查自己的姿势,想象头部被一根线牵引向上,放松肩膀,以减轻胸部的紧张感。轻轻收腹,伸展脊柱。
当你长时间坐着哺乳时,需要确保腰部下方有适当的支撑,可以使用一个靠垫放在腰部。
产后应避免睡在软床上。如果新妈妈睡在过软的床上,她的身体会立刻感受到床弹簧的力量反弹,因此左右活动会有一定的阻力,翻身或者坐起时也不太容易。起床或者翻身时需要用更多的力量,这样容易导致腰背酸疼。
如何察觉异常的恶露流量?
通过观察恶露的特点、数量和持续时间,可以评估新妈妈子宫的康复情况。如果新妈妈在产褥期内恶露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妇产科就诊:
☼ 如果产后2周后,恶露仍然呈现大量的血性流量,同时伴有异味以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如果产后接近一个月了,你仍旧流淌不尽的恶露,感觉下腹沉重疼痛,还有可能出现发烧等症状。
如果在产后恶露期间,发现血量逐渐增多,颜色也由浅变深变成深红色,甚至经常排出血块,这都需要引起注意。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产后身体检查?
产后约6周左右,应安排时间到医院进行一次产妇和儿科医生的身体检查,以确保母婴的身体健康。如果产妇在产褥期间感到身体不适、情绪低落等,应及时就诊医院。
产后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月经周期?
如果不进行母乳喂养,很多新妈妈将在产后4~6周内开始恢复月经周期,当然也有个别的新妈妈会在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恢复月经周期。
母乳喂养的妈妈有可能在上述时间内恢复月经周期,但大部分妈妈的月经周期会延迟恢复,有些甚至在整个哺乳期都没有恢复月经周期。
产后如何预防便秘?
产后便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在产褥期,胃肠功能减弱,肠道的蠕动减缓,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变长,从而导致水分被吸收,形成大便干结。其次,妊娠期间,腹部会过度膨胀,导致腹部肌肉和盆底组织变得松弛,排便时的力量减弱。再次,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会引起产后便秘。
预防产后便秘的方法:要注意进行适度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恢复肌肉紧致度。对于健康顺产的产妇来说,建议尽早下床活动,逐渐增加起床时间和活动范围。
产后体操和缩肛运动可以在床上进行,可以锻炼骨盆底部肌肉,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产妇应该合理搭配饮食,荤素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特别是不能饮酒。还要注意每天定时排便。如果有严重的便秘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通便药物。
新妈妈们可以收下这些有关月子期的小知识哦~